|
 |
|
再战五年谋幸福安吉景观石助阵
|
发布时间:2012/9/19 17:43:14 浏览次数:210 返回前页
|
摘要:一个经济总量处于全省中下水平的县城,农民人均收入却超出全省平均一千多元。完成这样不可思议的跨越,安吉只用了短短的五年。 中国白茶之乡、中国竹乡、中国生态第一县……“美丽乡村”安吉,谱写了一部尚在更新中的生态立县史记。
|
|
一个经济总量处于全省中下水平的县城,农民人均收入却超出全省平均一千多元。完成这样不可思议的跨越,安吉只用了短短的五年。 中国白茶之乡、中国竹乡、中国生态第一县……“美丽乡村”安吉,谱写了一部尚在更新中的生态立县史记。 五年时光,可以是流水,也可以是丰碑。安吉人做到了县委书记单锦炎所描述的那样:“既要保护生态资源,也要发展经济,更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。” 转眼间,新挑战又已开始。如今的安吉,有了全新的目标:再战五年,全力打造富裕、美丽、幸福安吉。 美丽乡村的更美之路 “保护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在经济上无所作为。只有敢于抓重破难,才能打开新局面。”——单锦炎 安吉有一个整合了国土、林业、公安、环保等众多部门资源而成立的“矿资办”。这是2009年,时任安吉县县长的单锦炎结合当地实际,亲自牵头成立的综合部门。 “矿资办”能做些什么? “以前,矿石资源开采监管涉及到多个单位,景观石从河床里一抬到岸上,责任部门就换了一个。”单锦炎说,“矿资办”的成立,虽然经历了一段比较困难的磨合期,但整合后的效果很快就出来了。 “如今,安吉再也看不到破坏水土,污染环境的违法现象,西苕溪的水又可以淘米洗菜了。” 这只是安吉在体制创新方面的一个缩影。过去5年,正是这种抓重破难的决心,使小城安吉收获了中国人居奖、国家园林县城、浙江省森林城市等诸多荣誉。 保护环境并不意味在经济上无所作为。“我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,但也不能守着青山绿水一动不动。”在单锦炎眼里,安吉应该走自己的创新之路,均衡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。 “在自然环境好的山区,充分发展生态经济;在平原斗区,则大力发展工业。” 溪龙的白茶、山川的毛竹、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区、临港经济区……一个个充分放大着各自特色的产业集群,成为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的最好保障。 如今的安吉,山水宜人背后,还有一组组幸福数字:财政总收入从2006年的8.7亿元增加到29.1亿元,增幅名列全省前列;农民人均收入一万四千多元,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千多元。 “杭州新区”的同城生活 “杭长高速年底前开通,安吉将被纳入杭州半小时交通圈,到时,我们要争取如杭州的区县一样,成为杭州人日常工作的思考范围。”——单锦炎 融入杭州,早已是安吉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。安吉农产品在杭城市场越来越抢手,一批批杭资企业在安吉抢滩登陆,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到安吉休闲度假旅游 ……两地居民,正在朝着“同城同节奏”的生活靠近。 “未来三年,我们要将安吉建设成为‘杭州新区’,使安吉真正做到与杭州同城发展。”单锦炎介绍,“新区”之意重点在于使安吉成为杭州规划的新平台、产业的新空间和人居的新天地,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做到安杭互促共进。 朝着“杭州新区”目标不断前行的安吉人,已经制定新的融入杭州三年行动计划,计划中,安吉将被打造成沪杭都市休闲区、沪杭企业创业区、优农产品供给区以及构筑度假养生、会务商务的大景区。 不久的将来,居于大竹海中,工作于西子湖畔,这个美好愿景触手可及。 “三个安吉”的幸福未来 “未来五年,我们要以争创‘联合国人居奖’为目标,全面提升中国美丽乡村和生态县建设水平,全面建设三个安吉。”——单锦炎 富裕安吉、美丽安吉、幸福安吉。这就是单锦炎口中的“三个安吉”,也是他和40多万安吉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同时,细心规划出来的美好未来:“力争到2016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,突破450亿元;财政总收入突破80亿元,综合实力力争跨入全省第一方阵;构筑优雅竹城、风情小镇、美丽乡村立体格局,着力建设县域大景区,全面建成中国美丽乡村,争创‘联合国人居奖’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%以上,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,统筹发展水平名列全国前茅,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。
|
|
|
|
|